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思政案例
作者:dqwlunwen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2-01-26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评审,医学论文发表
为发挥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立德树人作用,该研究通过对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具体案例进行介绍,试图构建以医学微生物学知识为主体,以临床案例、日常生活、科学家故事等为素材的专业思政融合教育模式,旨在引导护理专业学生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学生的严谨慎独精神、文明礼仪行为、爱国主义情怀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护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热潮。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覆盖面广,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受到了高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知网进行检索,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有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文章有29篇(12篇为病原生物主题),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只有1篇。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爱国情怀、科学素养、人文素质、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职业道德等,思政案例主要包括基于以上思政元素梳理出的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科学家故事、学科进展、人类生活事例或社会热点事件等。虽然从宏观来看,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这些研究适用于基础医学等所有医学类专业。从微观来看,它缺乏对医学大类专业下属的小类专业的侧重性。每门课程在所属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中都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如果无法很好地基于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实施课程思政的契合点、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程思政仅仅是简单作业、生搬硬套和不相适应的随意嵌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2]。因此,本文积极探索适用于护理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及案例设计。下面介绍几个可在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及案例。
1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做有温度的人
1.1设计理念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精髓,是培养护生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加强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上[3]。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与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职业诉求相契合[4]。因此,通过相关内容的案例情景教学,加入护患沟通、病患安抚、健康教育等模拟环节,使护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护理工作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
1.2案例内容和实施办法
在讲解医学微生物学某些病原体的标本采集和治疗原则时,教师给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组织护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患者、家属、护士,培养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践行人文关怀理念。例如,讲解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采集时,针对肺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不同患者,要求患者分别留取痰液、粪便、尿液。这时便可开展案例情景模拟,使护生了解如何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留取正确的标本。另外,在抗结核治疗中倡导“早期、联合、足量、规范、全程用药”,而目前结核病的社会歧视是造成患者拖延就诊或影响患者全程规范服药的原因之一,患者及其家属常有自卑、沮丧心理,通过案例情景模拟,护生便可练习如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如何帮助他们解除对结核病的忧虑,从而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再如,对乙肝或HIV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和治疗时,有的护生因害怕职业暴露而避免与其接触或戴有色眼镜看待这部分患者,这时可以开展案例情景模拟,引导护生正确接诊并平等对待这类患者。另外,乙肝或HIV患者得知自己被感染后,常自暴自弃、放弃治疗,在情景模拟中,护生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爱帮扶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使其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
1.3启示
护生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必不可少。在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通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案例情景模拟,一方面使护生践行人文关怀理念,成为一名有温度的人,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