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路径
作者:dqwlunwen
分类:经济管理
时间:2021-11-08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
期刊论文发表,经济管理论文发表
高级宏观经济学B”是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探索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经济现象,又有助于该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高级宏观经济学B”;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增速下行,中美经济竞争的升级,更引发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广泛担忧,看空中国的心理正在蔓延。中国经济的未来到底怎样?当前种种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目前,舆论场上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囿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狭隘框架,看现象不看本质,看树木不看森林,看眼前不看长远,导致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高校研究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因此,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和讲述,加强课程思政的引导。专业课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基因式”融合。财经类高校教师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的天然优势,强化育人效果,在经济学专业知识传授中,注重将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实践相结合,做好价值引领。科学分析社会热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爱国敬业的人生观、价值观。“高级宏观经济学B”是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波动)部分。在教授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与政策方针,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经济问题至关重要。“高级宏观经济学B”尝试从思政的视角,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强调协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方面的共生互持,注重对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进行批判吸收,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经济周期模型和理论,使其从课本学习深入到现实的经济实践,真正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高级宏观经济学B”的课程思政教学包括四个有机结合的部分,分别是课程讲授、专题前沿讲座、文献阅读与汇报、经典读书会。
(一)课程讲授
根据“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大纲,该课程重点讲授经济周期模型与理论,主要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建模与应用,夯实学生经济学理论基础,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DSGE模型的方法论基础部分。包括确定性递归模型以及随机性递归模型等。2.构建一个标准的动态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加入“中国元素”。3.DSGE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考虑非李嘉图经济主体、税收、公共支出以及不完全竞争的DSGE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4.包括货币的CIA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认识货币在DSGE模型中的作用,并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在实践中批判使用。5.DSGE批判以及未来的发展。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当前经典文献对DSGE模型的批判,充分认识DSGE模型的优势和缺点。
(二)专题前沿讲座
专题前沿讲座是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形势、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态势的有效手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未全面涵盖,有的也未能体现在知识理论体系中。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专题前沿讲座,更深入地、及时地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以及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现象。
(三)文献阅读与汇报
文献阅读与汇报是学生了解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研究思路。在课程讲授时,通过文献阅读和汇报,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使之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阅读与汇报国内外有关经济周期(波动)的经典文献,包括资本主义市场中的经济周期、社会主义市场中的经济周期、政府行为与经济周期篇、经济周期中的货币与金融篇、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篇、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联系和区别、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模型与理论探索。